水下液动蝶阀

激发城市活力的关键点:创新、消费与多样性

来源:火狐游戏    发布时间:2024-08-08 01:47:14

作者:吴 军(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产品详细

  作者:吴 军(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质量的一种综合表现形态,也是现代化城市的显著特征。尽管不同学科对城市活力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共同指向的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态势。城市活力包括城市的创新能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口集聚、文化繁荣、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城市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吸引人才资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活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激情的有机展示。激发城市活力的策略有很多,但关键点在于创新、消费和多样性。

  创新是城市活力的“源泉”。能不断创新、不断激发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城市能不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工业社会,经济稳步的增长靠的是量的不间断地积累,只要投入充足,增长就会发生。然而,伴随着以工业生产为导向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式微,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关于驱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什么有些工业城市会走向衰落?现实的问题是,面对着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的崛起,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作为城市发展驱动力已面临瓶颈,而创新环境、基础设施、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和影响城市活力的诸因素,对于创新型人才和新质生产要素的吸引作用愈发凸显,随着创新要素的集聚、产业形态的丰富,更进一步形成创新提升城市活力、城市活力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例如,许多城市不断改善自身政策与文化氛围,从而集聚了大量新媒体、网络科技、金融科技公司,形成了一个个没明确边界的科技产业集群地区。这些地区以存量空间为主要载体,通过营造具有都市特征的各类场景吸引人才聚集,发展起与都市紧密结合的应用创新产业,起到了“筑巢引凤”、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作用。在实践中,慢慢的变多的城市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升城市活力,且创新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层面。例如,北京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兴起的产业,激发经济活力;上海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增强社会活力;成都则通过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活力;杭州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生态活力。

  消费是城市活力的“血肉”。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城市,其消费水平通常会相比来说较高。同时,消费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常,人们会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理解消费现象。微观层面多指个体或家庭范围的消费,中观层面为社区或城市范围的消费,宏观层面即国家范围以内的消费。不同于个体微观层面的纯消费性支出,中观层面的城市消费支出,不仅是消费性支出,而且是一种投资。比如,城市舒适性设施的增加与改善,不但会带来区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提升,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城市的集体消费,如建设好的博物馆与文化馆、增设步行道或自行车道、开设的书店和图书馆等,能够明显提升城市宜居、舒适和愉悦性品质。这也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消费型城市的崛起就是此方面的写照,因为这些城市能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人才的城市迁移产生显著的吸引力。消费型城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购物天堂,而是城市具有的各种物质和服务的综合品质。公共服务、文化场馆、生活娱乐、医疗教育等各方面资源,共同构筑了一个城市的消费优势和活力。

  多样性是城市活力的“色彩”。城市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两方面:第一,经济多样性,包括多样的企业和产业体系。大城市不仅聚集企业总部,也是各行各业小企业的孵化乐园。例如,纽约有超过23万家小企业,50%由移民创办;杭州在册小微公司数就达到80万。第二,社会多样性,包括人口及其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等背景的人们聚在一起、生活在城市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创新、文化交流与融合。城市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能够孕育自我再生的种子,拥有了焕发各种色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