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市唐湾镇退伍军人服务站,中国红和橄榄绿两种颜色组成的“情系老兵、真诚服务”标语异常醒目。这是服务站建站以来的承诺,也是站长邱全的责任和使命。
权益维护、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优抚帮扶……一年用心服务,让邱全对全镇254名退伍军人情况了如指掌,更让她对这份工作有了全新认识。
“工作方式方法变了,但有些东西没变。”10月下旬,退伍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高质量调研行来到桐城市,邱全在回答“工作的变与不变”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省退伍军人事务厅成立五周年之际,再次回望2018年,“变与不变”的问题其实早有答案。
按照上级指示要求,省退伍军人事务厅挂牌后立即启动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各级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和服务中心(站)相继亮相,全省退伍军人有了自己的“新家”。
“要把退伍军人当家人、把退伍军人的来信当家书、把退伍军人的事当家事”。秉持“三家”理念,各级退伍军人事务工作人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真诚服务化作治愈老兵们心结的良药。
五年来,全省退伍军人事务系统受理、化解退伍军人诉求2.8万件。圆满解决退役士兵养老保险接续补缴问题。设立“老兵谈心室”3500多个,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点1.1万个。
今年6月15日,霍山县87岁的退役军人龚宗信,终于拿到了9000多元伤残抚恤金。
2017年,这名退役57年之久的老兵,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补评残申请材料,后因部队原始证明存在疑点,龚宗信的申请材料被退回。
2023年5月,为解决退伍军人“疑难杂症”问题,六安市启动了由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约访、接访退伍军人,常态化开展的“局长有约”活动。龚宗信得知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多年前被退回的材料找上了门。在省厅、市局的格外的重视下,组织专家组对龚宗信的补评残材料来重新审核,并最终得到了省级医疗专家组鉴定认可。
六安市“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的创新实践,是全省解决信访问题的一个缩影。如今,战友们不再带着大包小包的信访材料上门,而是手捧致谢的锦旗“回家”。
来自六安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的数据似乎能说明问题:五年来,他们累计收到锦旗81面,感谢信9封,并呈逐年增加趋势;2023年,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到各级退伍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反映诉求930人次,较2019年同比下降79%。
一增一减两组数据背后,折射的是我省退伍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逐渐完备的服务,也是“办好服务对象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实服务对象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的不变初心。
近日,一场关于投资方向的讨论,正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红山村村委会进行。“兵支书”杜希山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村里应该建设自己的养老机构。
退役军人朱刚看着眼前慷慨陈词的“接班人”,仿佛看到了20多岁的自己:1993年接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后,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子,他意识到不发展经济只有死路一条。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主题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朱刚决定拼一把。他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红山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承包了集中安置房建设工程,帮村里挣到了第一桶金。
在两任“兵支书”带领下,红山村村集体经济已经实现苗木花卉、稻虾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多元化发展,年收入达595万元。
朱刚的领路人、老村书记徐光华感觉自己选对了人。在这两位“后辈”身上,他看到了退伍军人肯吃苦的韧劲和不服输的闯劲。
这也是很多退伍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为了让他们在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上更有建树,我省积极推动合乎条件的优秀退伍军人参选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2021年底换届后,全省5300多名退伍军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占比近30%,有15442人担任“兵委员”,占比13.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退伍军人群体还有个特点是英雄模范多、先进典型多,他们本身就是革命精神的“化身”、英雄故事的“教材”、红色资源的“宝库”,理应成为服务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
“37年前,面对持枪挟持人质的歹徒,我勇敢地冲到最前面,为战友挡住飞来的子弹,双目失明……”9月1日,一级伤残军人、二等功臣、全国模范退伍军人江建军来到池州市贵池区绿地小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我永远是党的一个兵”的开学第一课。30多年来,他在黑暗中坚持创作,在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颂扬主旋律的作品200余篇,拿到获奖证书30多个,出版散文集《点亮翅膀》《我是“男一号”》两部。
当前,为发挥好退伍军人红色宣讲的优势作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我省积极组建了282个“红耀江淮”红色(老兵)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六进”活动1358场次,受众人数近26万人;推动各地通过选聘优秀退伍军人担任中小学“兵校长”“兵教官”;会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印发《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实施建议》。
从绿色的军营到乡村振兴的战场、到传播火种的讲台,老兵们不忘初心,始终像一束烛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则是托起蜡烛的手,守护他们走得更远,照得更亮。
作为兵源大省,安徽年年都会迎接不少退伍军人返乡,如何让他们回乡有归处、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出路?五年间,全省各级退伍军人事务部门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欢迎你们回家!请先下载安徽老兵App,填写有关信息。”9月8日上午,在安庆市宜秀区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退役士兵胡熙廷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很方便快捷,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一个多小时就办好了。” 胡熙廷说。
便捷服务源于全省退伍军人事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目前,我省贯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站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退伍军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网上政务服务系统,成功对接“皖事通办”平台;建成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服务系统,集成退役报到、户口登记、社保关系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等12项军人退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联办;开发“安徽老兵”App,为全省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易找、易办、易得”掌上服务,实际做到“让数据多跑腿,退伍军人少跑路”。
如果说完善信息化服务是提升退伍军人返乡“获得感”的第一步,那么做好安置工作就是他们愿意留在地方发展的“定心丸”。
“宣城市始终致力于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宣城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黄冬景说,通过军地联合推动,2011年将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入编安置到事业单位;2019年又在安置时间上做到了部队供给与地方工资核定无缝衔接。
但受人事管理惯例影响,在岗位安排上仍存在壁垒。为此,2021年8月,宣城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新时代退伍军人作用的意见》,探索退役士兵多岗位安置办法。
“现在的安置政策,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岗人员和工勤岗人能相互连通,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谈起安置工作的变化,退伍军人吴国杰感慨地说。
在安徽,安置工作的创新模式还有很多:直通车安置、阳光安置、零待安置期、功臣模范和边远艰苦地区等指令性分配安置……五年来,我省擦亮了“优质”“阳光”“暖心”的移交安置名片,也赢得了退伍军人的认可。
除了安置,更多人回到地方后要面对的,是怎么样找到一份对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此时,技能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将技能培训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期间,提高补助标准;建立省市县三级技能培训黄页目录;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五年来,我省通过技能培训,累计帮助6.8万人实现了从“手握一杆钢枪”向“掌握一身技能”转变。
今年9月28日,由安徽省退伍军人事务厅牵头,沪苏浙皖四省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长三角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实现了退伍军人跨省异地技能培训机构及项目共享共用,打破了省级行政壁垒,更解决了退伍军人异地参训不便等问题,也实现了个人意愿和更广阔教学资源之间的衔接。
此外,我省还组建了省级退伍军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赴知名高校举办创业特训营活动9场次;建立省级退伍军人就业创业园地77个,金融机构提供就业创业扶持贷款352亿元;累计减免税收3.9亿元。这些举措为退伍军人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省各地指明了方向。
无论方式方法如何变化,我省退伍军人事务部门坚持行政机构、服务体系和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的理念始终一以贯之。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胜利70周年。5月,在合肥飞往沈阳的航班上,乘务员播报:“我们的航班迎来了3位特殊的乘客。70年前,他们的亲人远赴朝鲜战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是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第一次组织部分皖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亲属代表赴辽宁沈阳和丹东等地祭扫,也是烈士家属和烈士们跨越时空的“重逢”。
“哥哥,妹妹来看你了。我还记得你走的时候说回来会给我带糖吃。”在鸭绿江畔,79岁的李家英紧握栏杆,隔江轻声呼唤哥哥李家发的名字。
1953年7月13日,在朝鲜金城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李家发主动接下炸掉敌人地堡的任务,在左腿被打穿、身体7处负伤的情况下匍匐前进,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李家发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对李家英来说,这次远赴丹东祭奠李家发,不仅是告慰亲人之旅,也是一次荣光之旅:乘坐航班期间的定制服务、落地后的欢迎标语、住宿和出行的特别关照、纪念馆里的专属讲解……旅程中,我省协调多个部门为烈属提供专享礼遇,全程保障他们尽享尊崇和荣光。
据悉,我省始终致力于让“尊崇之花”根植人心:省市县三级配套1.2亿元,整修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明确烈士子女入学及中高考加分等多项“硬核”举措;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活动”,在全国率先组织党政机关、驻地部队、企业与烈属结对认亲;连续5年由省级组织《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
安徽作为红色热土,在拥军支前上也有光荣传统。从74年前渡江战役的小木船,到如今劈波斩浪的海军安徽舰,江淮儿女拥军支前的决心,推动了全省双拥工作从小到大、服务保障从大到全、拥军群体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系统性转变。
持续不断的变化,是各地开展双拥工作的常态。今年3月,马鞍山市退伍军人事务局会同各区及基层服务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养老机构推出了现役军人家庭“智慧养老”拥军服务。池州、阜阳、滁州、安庆等地广泛开展边海防官兵父母短期疗养活动;铜陵、淮南等地组织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边海防官兵家庭开展“结亲”。
今年5月17日,合肥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借助安徽党媒云老兵融平台向全国发声:所有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凭优待证到合肥,一律免费乘公交、逛景区。
合肥的创新之举,掀起了全省各地优待工作“升级”的热潮。目前,全省16个市已全部实现全国退伍军人和“三属”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动景区优待服务向退伍军人群体拓展。
今年8月1日,省退伍军人事务厅联合4个优待证制发银行,共同推出“皖美拥军码”,整合餐饮、购物、旅游、住宿等社会优质资源,为全国范围内的退伍军人和“三属”提供数字化生活服务。
无论是痛失亲人的烈属,还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或是回乡奋斗的老兵,社会的尊崇、人民的礼遇始终是他们心中分量最重的“勋章”。全省退伍军人事务系统着力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就为了让尊崇之光始终照亮百万“光荣之家”。
五年过去了,如果把退伍军人工作的发展阶段比喻成“盖房子”,那么我省已完成了从打地基到搭梁柱再到简装修的过程,是时间开始“精装修”。
8月29日,全省市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局长齐聚合肥,参加由省厅组织的系统培训。培训会上明白准确地提出:退伍军人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要实现从有到优转变。
怎么变?要聚焦推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推动安徽退伍军人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找准退伍军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退伍军人力量;要持续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动问题发现在早、防范在先。
岁月不居,但责任有恒。变的是形势任务,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做好新时代退伍军人工作,需要有对时代之变、需求之变的深刻理解,需要有对党的要求、退伍军人诉求的系统解答,更需要有服务的智慧、创新的魄力和责任的担当。
要实现“让退伍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目标,对退伍军人事务工作者来说,永远都不该有停下脚步的那一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逸群 纵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没有了
旭星新能源斩获新专利:球形止回阀涡旋压缩机改造商场打造安全高效体系
中海修建获得根据精细化交通管理下的施工区卸货点使用等级评价办法专利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造中展示更大作为——习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火热反应
2024-2028年中国电动闸阀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紧记嘱托·看见夸姣我国】乡亲们的笑脸是最美的景色
DeepSeek概念带动 北交所市场情绪显著升温
外卖小哥进小区 “一扫而过” “一码导航”
格灵深瞳:公司在大范围的运用开源大言语模型公司正在将DeepSeek言语模型和自研的Unicom视觉相结合有利于继续提高的创意多模态大的图画理解才能展开多职业笔直运用
江苏核电获得用于气动调节阀超驰功用的操控办理体系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