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人肉开盒”事件骇人细节流出:原来危险离我们这么近


  你有没有遇到过,在某个深夜,突然打来一个陌生对话,接听后,对方却沉默不语,数秒后悄然挂断。

  又几天后,匿名邮件出现在邮箱,里面附带着你的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甚至昨晚的外卖订单。

  而且央视还曝光了这一黑色产业链的骇人细节,不少人惊呼,原来危险离我们如此之近。

  在网络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就像没有隐私一样,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在她人面前展露无遗,主播小李就不幸遭遇了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人肉开盒”噩梦。

  小李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在直播时从未露过脸,她的粉丝们也只可以通过声音和屏幕上的文字与她互动,对她的长相一无所知。

  这突如其来的认出,让小李满心疑惑,直到她得知自己的身份已被曝光在一个名为“人肉开盒”的群聊中,所有的疑惑瞬间化为惊恐。

  在这个可怕的群聊里,小李的住址、电话、住酒店记录,甚至是刚办理不久的新身份证照片,都被无情地公开。

  紧接着,恐怖的事情接踵而至,深夜,频繁的骚扰电话不断响起,当小李颤抖着接起电话,听筒里却只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喘息声,死寂的沉默与粗重的喘息交织,让小李脊背发凉。

  她绝望地关机,可再次开机时,那些骚扰电话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来,让她无处可逃。

  邮件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一直在看……空空如也的时候,那就是我看着你。”

  邮件中还附带8只眼睛,那直勾勾的眼睛仿佛在黑暗中紧紧盯着小李,让她头皮发麻。

  小李强忍着内心的恐惧,试图回邮件询问缘由,可对方的匿名设置让邮件直接被退回,留给她的只有无尽的恐惧与未知。

  更过分的是,一些人利欲熏心,为了挣钱竟直接对接小李的粉丝,前往她的住所蹲点拍照,严重侵犯她的隐私。

  而小李的遭遇并非个例,邓云峰,一个无视法律与道德底线万武汉市民的隐私数据。

  令人震惊的是,他购买这一些数据不是为了简单的骚扰,而是用来搭建账户,供他人观看,将他人的隐私当作赚钱的工具。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仅仅凭借一个手机号,就能挖掘出如此多的个人隐私信息,个人隐私在不法分子面前仿佛毫无屏障。

  就比如不用的手机号注销,会面临二次放号的事情,这原本是运营商为了缓解号码资源紧张而采取的措施,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却在不经意间打开了隐私泄露的“潘多拉魔盒”。

  当新用户注册了一个二次放号的手机号,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与麻烦,黄女士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登录这些软件后,黄女士看到上面不仅保留着前号主的收货地址、购买记录,更不可思议的是前号主与她人的聊天消息,其中不乏一些私密隐私内容。

  这些信息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一旦被泄露出去,无疑是对前号主隐私的严重侵犯。

  更可怕的是,如果账户中有钱,并且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那么钱财被盗刷的风险也会陡然增加。

  除了手机号二次放号的隐患,二手手机同样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很多人在处理旧手机时,往往认为恢复出厂设置就能高枕无忧,可事实并非如此。

  曾经就有报道,有人购买了二手手机后,发现里面还残留着前机主的大量照片、通讯录、银行卡信息等。

  而这些隐私泄露的漏洞,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摇钱树”,他们利用这些漏洞,大肆收集、贩卖个人隐私信息,从中谋取暴利。

  据了解,只需花费700元,就能买到一个人的全部信息,这这中间还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不法分子还会按照付费客户的要求,对受害者进行拍照恐吓等恶劣行为。

  他们完全无视他人的权益和尊严,将个人隐私当作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把受害者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从个人防护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隐私保护习惯,在使用各类App时,要关闭那些非必要的权限,比如定位、通讯录访问等,避免App过度获取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

  在丢弃快递时,务必将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仔细涂抹干净,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快递单获取我们的住址、姓名等关键信息。

  同时,我们要避免在多个平台使用相同的ID,这样一旦某个平台的账号信息泄露,其她平台也能相对安全。

  在公共场所,非紧急状况下最好还是不要连接公用WiFi,因为这些网络的安全性往往难以保障,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窃取我们的个人数据。

  如果有网络需求,能够正常的使用VPN加密网络活动,为我们的网络行为穿上一层“保护衣”。

  为了方便操作,我们大家可以关注国家设定的“工信微报”“中国信通院”或者“工信部反诈专班”等公众号,通过这一些渠道,能够查询到用手机号注册的软件,从而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解绑。

  此外,我们还需要肩负起教育家人的责任,家中的老年人和孩子往往对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容易陷入隐私陷阱。

  我们要提醒她们警惕街头扫码、免费礼品等看似诱人的“小便宜”,因为这些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风险。

  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针对“人肉开盒”这类恶劣的隐私泄露事件,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

  浙江警方就曾成功摧毁一个贩卖隐私的团伙,主犯被依法判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百万,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央视也对“人肉开盒”事件进行了曝光,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公众对隐私保护的警觉,让更多人认识到隐私安全的重要性。

  当我们不幸遭遇信息泄露,甚至被人威胁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切不可因害怕而选择沉默,我们的每一次退缩,都可能助长那些坏人的嚣张气焰。

  只有依靠法律的力量,才能让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为我们的隐私安全保驾护航。

  隐私保护是一场持久的战役,要求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提高警惕,一起努力,才能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守住我们的隐私底线。

  红星新闻——2023-11-20《女主播讲述被“人肉开盒”经历:有人匿名邮件发来8双眼睛表情,称“我在看着你”》


上一篇:商务部: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下一篇:上海博远升创新压力倍增型多功能抽水装置畅享智能化水处理新体验

没有了

大丰生物制药厂